【蒲湖新语】看热播剧对滨州旅游的启示

2023-04-21 17:35:52 来源:滨州网


(资料图)

曾几何时,热播影视剧成了引领旅游的风向标。

一部剧带火一座城,更多的是简单粗暴的“取景地”逻辑,观众只有简单的打卡行为。热播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是一个契机,影视内容与文旅的结合,正在走向精神内核的交融连接之中。

从《去有风的地方》,看乡村旅游发展的喜怒哀乐。尤其是看村民在村子发展火起来后,纷纷回家乡的时候。正所谓:栽上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!

在乡村旅游项目中,村子里的旅游资源是否充足、是否符合旅游发展的要素都要严格审核评估?如非遗传承人缺失、项目资金和管理人才、村民就地转化的工作培训等等,剧里面的男主谢之遥被刻画的是一个有学识、有魄力、有情怀的超级英雄,可以说无所不能,但是现实的乡村发展中,这种人才真的很稀缺!所以每一个乡村的发展都是不易的,乡村也真的很需要专业类人才。

剧中的茶艺制作,白族传统扎染“落霞镇云苗村”扎染地图,乳扇、鲜花饼、黄焖鸡制作,白族刺绣、木雕展示,围炉煮茶……置身其中,品大理最美的风物,在放松的同时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。而滨州也有草木染、芝麻酥糖、纸皮包子、锅子饼、塘坊糕点、无棣绒绣、博兴草柳编、沾化枣木雕等非遗项目。如果能以影视的方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实也不错,但是更重要的事基础设施和服务要跟得上,不能只依靠电视剧的流量来进行长久的发展,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路来。

好的文艺作品就像洱海的清风、苍山的暖阳一样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,提升社会幸福感,影视IP能融入人文关怀,讲好乡村故事,继续用文艺作品赋能乡村振兴,充分发挥文化对文旅名片的塑造作用,弥足珍贵!

从《清平乐》,读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。旅游目的地无论多冷门不重要,重要的是体验。疫情之后,人们的游玩习惯将会改变,会喜欢更简单纯粹的、有特色和体验感足的地方。阿兰·德波顿在《旅行的艺术》一书中说,“一个人从旅行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,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。”邹平古刹醴泉寺就是热播剧《清平乐》中范仲淹年少寄读的地方。

范仲淹两岁丧父,贫苦无依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邹平市长山镇朱家,更名换姓,生活过得十分清贫。范仲淹曾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在邹平醴泉寺读书。醴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,环境幽雅,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。寺南5里为黉堂岭,山峪纵深,古木参天,中有一石洞,相传当年范仲淹曾避寺中喧嚣来此攻读,世称“读书洞”,又称“上书堂”。他饱经流离寄寓之苦,后官途成名,醴泉寺亦名声大震。范仲淹去世后,县人为其建祠纪念,醴泉寺香火也随之日盛。范公祠面南背北,与大雄宝殿相背而建,且范公祠高出主殿2米,故有“天下寺院皆崇佛、唯有醴泉独尊儒”之说。生动体现了邹平人对范仲淹“先忧后乐”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崇仰。

影视IP爆火可遇不可求,因为具有不确定性。但是一旦有苗头,地方文旅应及时做出反应,从中借势,以往那一套坐等人来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。如IP火爆,便可以推介剧中同款场景和线路产品,与受众一起玩起来。

用媒介推火一座城,是网红城市成长的必然路径。好的影视作品,好的创作,无疑会给取景地带来一定的热度。影视的热度总会过去,但是它引发的关注是巨大的,有关注就会有吸引力,带来人流量形成短时经济发展。真正能保持热度,留住人心的还是地方文旅特色,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,将其与影视IP结合,将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责任编辑:丁春晓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推荐阅读